电子信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科研、指导学生学科专业竞赛等方面,坚持党的建设与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的党建设引领推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一融双高’的学科专业竞赛教师指导团队”。团队成员共15人,全部为双师型教师和教学科研、指导学生竞赛的骨干,曾获得全军“育才奖”银奖,重庆市“十大双创明星”,重庆工程学院“师德标兵”,多人获得“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在科研学术、教育教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冲锋在前,发挥了非常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尤其在指导学生进行学科专业竞赛和“双创”大赛方面,取得非常突出的成就,形成了一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师德师风过硬,人人争做“大先生”
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通过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师德师风警示教育、不定期安排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及时查找和整改师德师风中存在问题等形式,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团队全体成员,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专业建设、科研学术、教研教改、第二活课堂活动,还是指导、培训学生竞赛等方面,都是以良好的师德感化人,以精湛的专业培养人,以严谨的作风影响人,在人格、品德、学业上为人表率,争做“大先生”。
团队负责人何世彪坚持党建引领,潜心育人,思想素质高、专业知识广、学术科研能力强,引领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团队主要骨干谭思宇,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进行深度融合,在领导推动“一融双高”建设、师德师风教育培训上发挥着主导作用。
团队骨干李克勤深耕双创教育,建组“智能互联应用创新中心”,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双创”教育和培训,近年来带领学生获得各类竞赛国家级奖项10余项,省部级奖项近50项,曾获得重庆市“十大双创明星”称号。团队骨干孙燕斌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利用大量的休息时间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学科专业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得重病期间还心系学生心系课堂,深受学生好评,被评为重庆工程学院“师德标兵”。团队主要成员钱雅楠,教学能力强、专业水平高,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思政建设、学生竞赛指导等方面,发挥着骨干带头作用。
潜心人才培养,指导学科专业竞赛成绩斐然
团队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着重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持续探索并形成了一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专业教学中融入创新模块,竞赛中涉及的新技术引入到第一课程教学之中,以需求为导向,以技术为驱动,开展相关培训。以“创新中心”“学科平台”“教师工作室”为支撑,以第二课堂为阵地,四年不间断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科专业竞赛指导,并在学科专业竞赛中,坚持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工程作风培养,全面培养了学生核心素质和核心能力。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培养的学生全部成才。团队指导的学生竞赛获得“物联网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大唐杯”国家级一等奖、“挑战杯”国家级二等奖、“蓝桥杯”国家级二等奖、“西门子杯”国家级二等奖、“互联网+”国家级铜奖等,各级各类的国家级奖项60余项,省部级奖项150余项,所有获奖的学生均实现高质量就业,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全面发展后劲十足。
专注教学科研,全方位实现突破
团队全体成员深深懂得“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的道理。专注于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成功立项重庆市科技局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5项,立项数量和质量实现了新突破;发表SCI检索论文10余篇,一区检索论文5篇,学术水平跃上新台阶;教师参与各类教学法竞赛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9项,获奖档次和数量实现新突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快速提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项,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横向课题实现新突破,老师带领学生做研究、搞开发已蔚然成风;公开出版教材7部,承担市级及校级教研课题20余项,教研教改逐步走向深入;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建设市级一流课程2门,全面开展智慧教学和课程思政;以评选“十佳学习标兵”“十大创新明星”为抓手,持续推进学风建设。校企合作,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均取得新突破,学生考研录取率创历史新高。
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坚持党的建设与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推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结果,教师队伍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过硬的专业能力是核心要素。未来,电子信息学院这个团队将继续按照“一融双高”的要求,除了在指导学生学科专业竞赛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外,在课堂教学、科研学术、教研教改、社会服务、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全面发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取更大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