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着眼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持续深入推进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根据形势发展和学校工作需要,学校确定2018年为“教师队伍建设攻坚年”。为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本报特推出“重邮身边人”专栏,持续报道我校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以飨读者。
今年,教育部对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认定结果进行了公示,重庆邮电大学王汝言教授领衔的“信息通信理论与技术教师团队”被确定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以王汝言为团队负责人的信息通信理论与技术教师团队,是一个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勇于奉献、敢于创新、团结协作的团队。团队每一位老师热爱教育事业,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无论是从事教学、科研,还是兼任教学管理工作,总是把教书育人、敬业奉献放在首位。团队负责人王汝言教授更是以自己严谨治学、勤奋工作、诚恳待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和影响着团队成员以及他周围的学生和老师。信息通信理论与技术教师团队为我校师生员工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至诚报国,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信息通信理论与技术教师团队始终以坚持共产党理想信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为团队发展的指导思想,努力培养社会建设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优秀人才。团队坚持利用每周例会的时机,集中半小时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再结合教学科研工作进行讨论,分析研判教育教学以及科研工作中涉及老师和学生思想上的新问题新动向,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团队老师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让团队所有老师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把这种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传递给每个学生;只有团队所有老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正能量的学生。团队成员中吴大鹏、张祖凡、雒江涛、余翔、熊余、黄沛昱、徐川、徐勇军、徐鹏等老师都有过国外学习、研究一年以上的经历,在团队的这种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的氛围感染下,都回到了国内,目前都成长为学校的教学科研骨干;团队成员应俊老师还获得学校“十佳师德标兵”;作为团队负责人,王汝言教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受到同事和学生的尊敬,他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并作为重庆市教师代表光荣出席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还被光荣遴选为重庆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
教书育人,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要当学生喜欢的老师不容易,信息通信理论与技术教师团队为了上好课程,团队坚持集体备课,集体研讨课程教学方法。团队所承担的《现代交换原理》《移动通信原理》《通信网络》等专业课程,充分结合了团队科研成果,将最新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即使是重复上过的《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嵌入式开发》等课程,团队也在开课前、学期中和课程结束后集体研讨教学方法,将新的教学手段融入教学,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和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团队每个成员所承担的课程在学校进行的“学评教”和专家评教中“优秀率”近五年都达到100%。2013年以来团队成员17人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师”荣誉称号、7人次获得学校“课堂教学优秀奖”,2人次获得“十佳师德标兵”荣誉称号,团队所承担的《现代交换原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资源共享课,团队负责人王汝言教授还获得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重庆市教学名师培养计划首批人选)支持,并获得了“重庆市名师”称号。
团队每一位老师都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团队所有老师都担任过班导师,所担任班导师的班集体先后获得重庆市“先进班集体”“先进班集体标兵”等荣誉称号,这些班集体的学生毕业无论是升学质量还是就业质量都名列年级前列,为此团队成员获得学校“优秀班导师”“就业工作先进个人”“优秀社团指导教师”等多种称号;团队成员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还关心学生的生活,团队负责人王汝言老师每到逢年过节,只要他在学校,就会邀请未回家的学生到家里过年过节,团队成员还捐钱资助贫困学生路费让学生回家与家人团圆。正是这些对学生学习上的指导和激励、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让学生们喜欢与团队老师交流,乐意与老师做学习和人生道路上的知心朋友。
教研融合,积极从事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好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保障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团队成员在完成好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建设工作。近年来,团队成员主持了包括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重大教改研究项目在内的校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20余项、编著教材8部、发表教改论文7篇、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团队应俊、刘乔寿、黄沛昱等老师还积极推动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这些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对于完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团队成员近5年先后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重庆市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
因材施教,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团队成员充分发挥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于一体的优势,积极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各种科技竞赛,团队成员王汝言、应俊、黄沛昱、刘乔寿组成的电子竞赛指导核心团队,承担了我校全校电子竞赛的指导及组织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5年来,经团队成员指导先后80余人次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的全国奖,其中42人次获全国一等奖;150余人次获得市级奖,为此,团队多名成员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赛前辅导教师”、“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国家级、重庆市级、校级荣誉称号20余次;团队成员指导学生申请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20项、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项目6项;吸纳34名本科学生参与团队的科研项目研究。
开拓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有效的服务社会、服务学生培养结合学校地处西部、行业特色鲜明的特点,团队将科技创新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行业科技进步、服务学生能力培养。近5年,团队成员承担了包括国家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31项,经费1370余万元;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1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检索收录140余篇次、SCI一区二区文章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项,软件著作版权10项,出版著作2部。团队还积极将其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先后与本地企业联合承担国家物联网专项,积极参与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力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创新,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同时结合学校的优势,近5年团队为行业企业开展交流培训30余次,直接参与人员累计730余人。团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充实学生实验项目、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选题,提升了教学效果。为了更好服务社会,团队成员先后11人次担任国内一级学会和一级行业协会委员、以及《IEEE;Transactions;on;Vehicular;Technol-ogy》《通信学报》等国内外期刊编委等公共学术事务。
团结协作,发挥团队凝聚作用,注重培养和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通过团队建设,让团队每一个成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内在潜力,共同进步,是团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使青年教师更快成长,充分发挥团队教授的作用,科研项目申请方面,团队采用集体讨论项目内容、集体修改完善申报书,重点难点问题集体出谋划策,团队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都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都成为学校和科研团队的科研骨干力量;教学方面,采用集体备课、互相听课、集体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显著提高。团队通过实施老中青传帮带机制,近5年,团队中有2人晋升为教授,其中1人破格晋升;5人晋升副教授;1人被评为重庆高校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人获得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资助、2人获得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17人次获得学校年度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