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程学院 关于印发《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0/11/27  来源: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

【浏览量:】  【打印此文

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

现将《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遵照执行。

 

 

重庆工程学院

2020年6月3日

重庆工程学院

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

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部署,认真落实川渝签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教育协同发展框架协议的总体要求,推动实现成渝地区相关院校、校企的合作发展,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教育协同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一环,是提高两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发展的良好机遇。

二、总体目标

积极响应重庆市的战略决策,抓住川渝教育协同的良好机会,充分吸收合作公办院校、民办优质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助力学校未来10年三大目标顺利实现。

三、工作机制

(一)成立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桂国庆  谭明术

常务副组长:程昌华

副组长:张业平  周龙福  简玉刚  王建东  杨  桂

成  员:曹耀钦  何世彪  杨国才  梅常洪  杨开富

李华平  李  静  刘达斌  陈  维  王  锋

办公室主任:陈  维

办公室成员:科技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国际合作处、教务处、招就处、创新创业学院、校企合作办、继续教育学院各一名工作人员。

(二)工作专班

1.综合计划和科技协同组

组  长:程昌华  副组长:陈  维

科技处总体牵头,负责协调组织学校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工作,负责参与科技创新中心与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的具体工作,负责参与成渝地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开展与成都市相关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和协调创新相关工作。

2.人才培养协同组

组  长:杨  桂  副组长:陈艳莲

教务处牵头,负责开展与成都市相关高校开展共建优势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互选、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推动技术技能人才联合培养,推进学分互认、实施更加灵活的交换生安排等方面交流合作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

3.校企合作和双创协同组

组  长:简玉刚  副组长:李  静

校企合作办牵头,负责深入推进与成都市相关行业、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发展,打造产教融合试点。负责与成都市相关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和众创空间共建共享相关工作。参与成渝高校开放共享的学生创新教育基地。

4.招生就业

组  长:王建东   副组长:刘达斌

招就处牵头,负责为提供学生就业服务,拓展就业实习基地,提高就业率,协调在四川省增调招生来源计划。

四、实施方案

(一)探索资源共享机制

根据专业特点,探索成渝高校在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教学研究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成果共用。整合两地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品牌资源,建立一套资源整合机制,将各个高校之间及各课程研发团队、市场拓展团队、师资联系团队等进行充分整合,形成合力。于两地高校之间开展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教育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二)推进校企共管机制

继续加强奇安信、国信安两个订单班的定向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利用川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教融合联盟平台资源,与四川地区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合作交流,包括合作办学、共建产业学院、共建产教融合型企业、共建实验室及实践基地、订单培养人才、联合科技创新等。

(三)探索人员共派机制

探索建立成渝地区民办高校互派人员制度和交叉任职制度。通过定期交流、互派学习、参与工作、互聘授课等方式,实现教学团队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质量共同提升。共建共享专家工作室、高层次人才工作站。共同建立灵活多样的成渝两地互动人才工作机制。协调成渝地区校友资源,加强与成都地区校友会及在渝地区成都高校校友会的联动对接。

(四)探索人才共育机制

面向重庆和四川两地的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紧密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依托成渝地区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优势产业体系,与合作企业共建产业急需紧缺学科专业。突出学校计算机、软件、电子信息的专业特色,深化专业建设内涵,突出产业导向和应用导向,着力将已有专业建设成为应用型优势专业。完善学科专业布局,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数字创意、电子商务等产业急需的学科专业,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扎实推进订单项目又称为定制化项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按照企业的需要制定符合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项目计划,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

(五)实施课题共研机制

鼓励共建学校和科研机构教师申报高校课题或与高校教师共同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参与成渝两地有关研究项目和实验项目。支持以课题立项方式,依托学校科研力量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试验。在两地积极开展校企之间的常规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入探讨工学交替模式、3+l+l模式、有机渗透模式、结合实际任务模式等校企合作模式。

(六)促进特色共创机制

围绕成渝两地新兴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展协同创新,寻求优势合作资源,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就业、创新创业、科技研发等方面开展深入的全面合作,探索推广“高校+园区+企业”三方联动模式,打造产教融合成果转化示范区。加入川渝地区产学研战略联盟,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探索融资渠道和合作模式创。推动政府、高校、行业企业联合建设各类校企、校地、校行、跨学科跨区域产业学院等。借助“成渝经济区创新创业联盟”副理事长平台促进创新创业资源共享、交流学习、创业赛事等工作和活动。

五、保障机制

(一)建立工作推进机制

学校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过程指导。各二级单位要积极争取市级、区级相关行政部门支持。落实共建任务,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协调沟通,切实提升共建机遇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建立项目培育机制

学校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在共建中的机制创新、师资培训、骨干培养、专家引领、课程建设、社团发展、特色项目、购买服务以及对成绩突出的单位个人予以奖励等。各二级单位要协同共建各方加强教学视导、学术研讨、项目研究,搭建共建研讨平台。

(三)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学校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协议和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共建项目的业务指导、过程督导和评估考核,并建立适时预警和政策干预机制,切实保证共建效果。

 

附件: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工作任务推进表.docx


 

0
相关链接
南泉校区: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白鹤林16号招生 双桥校区: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通桥街道西湖大道76号 咨询热线:023-62846626 023-62846636